本次峰会是 10.27 ~ 10.30,四天在东京的品川站附近召开,6000 多人参会,几百个主会 speak 和各个项目的 design summit。
因为要做一个有关容器和网络的 speak,所以,虽经波折,最终还是按时参加了峰会。业余玩社区确实挑战比较大。
整体感受是,时间很紧,内容很多,身体压力很大。虽然只挑了最核心最热门的话题去听,也是从早到晚急匆匆地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(好几个 building)。一天下来,疲劳的很。
社区,不只是技术
开源项目的成功,除了技术外,往往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因素。
比如怎么运营社区,怎么跟商业公司合作,怎么处理各个团队的关系……
毫无疑问,OpenStack 到今天能这么火,在各个方面做得都是非常优秀的。
本届大会,基本上越大的主题演讲 topic 都越浅显一些,但是人满为患;design summit 则集中到具体项目进行设计的讨论,反而人气没那么旺。
参加的人员,技术人员仍然是主体,但是非技术人员也不少见。
云,其实本质上不是个技术的事情。呵呵呵~
容器和网络是热点
OpenStack 社区对容器还是很积极的一个主动拥抱态度,各个项目都在考虑虚拟化对象是容器的新场景。
实际上,无论是 Docker 系列,K8s、Mesos,都有一些相对完整的 solution,无需 IaaS 的支持,自己就可以玩得很好。
但 OpenStack 社区还是希望底下用自己,所以努力提供新的 API 来支持这些 solution。
两边的定位有 overlap,肯定会冲突。底层平台必须要主动考虑上层 workload,考虑应用特性。这个是生产关系决定的。
网络话题这次被广泛关注,大会报告中有好几个都在谈网络(包括 SDN 和 NFV)。这次来参会的公司也有不少是网络公司,不过技术上新的东西不多。
比较搞笑的是,这次峰会的超级用户奖颁给了 NTT(sponser 了现场的网络接入),然而 wifi 接入体验比较一般(本来多好的宣传机会!)。
两个值得关注的项目,kuryr 还有 ovs 自己搞的 ovn 等开始亮相社区,都挺有意思,定位思路很清晰,不像 Magnum,做起来的问题不大。
围绕 neutron,问题不少,但是老框架在这里,能周旋的余地很少。怎么能跟别的项目更好的集成,怎么提供更好的性能,都是很现实的问题。
强调下,云计算的技术基础是计算虚拟化,然而成功能否,根本取决于网络。
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这点的,基本可以歇了。
比较遗憾的是,有一些传统网络厂商,没能很好的抓住云计算这波机会。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,还可以考虑抓紧时间布局物联网。
技术周期趋向成熟
基本上,新的项目 focus 的 scope 都圈得比较小。
很多人开始关注实际的部署和运维方面的一些问题(再次强调下我的观点,云环境中,ops 将变得比 dev 更重要!)。
这很正常,最多的 80% 的需求也是最基本的,剩下 20% 不好做,不是通用需求,但往往是差异化和体现技术实力的点。
很多人会松了口气,趋向成熟,意味着再也不用跟着后面折腾太多升级了。
成熟后怎么能再健康的发展下去,是每一个成功社区都会碰到的问题,现在已经有点由盛转衰的意味,虽然不明显。
国内力量不可小觑
market place,国内公司(特别创业公司)见到不少。除了传统方案和硬件厂商,就是日本本地企业和国内企业,甚至国内企业感觉比日本企业还多一些。
而且来的人好多,一下子就是好几十号人,庞大的队伍!
做应用的企业没见到……,不过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小企业,比如 cumulix 啊、puppet、solinea 啊,哈哈哈~
这次本地报告也不少,竟然还出现了用日语讲报告的情况。
各种基于 OpenStack 的方案,各种特点。
乐观看,大家都尽量兼容 OpenStack,又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;悲观看,差异化和成长空间可能有限。
日本的文化和生活
日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,学习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,糅合在一起,难免有不少纠结的地方。
也许是意识到这种文化的缺位,对于传下来的和服啊、武士道啊、艺伎表演啊,就都十分重视。
但日本文化上其实是封闭的,现在年青一代很少愿意去接触外面的世界。整个日本社会就像是一个精密的大机器,每个人按照职责努力的工作。七八点上班,十一二点下班,很少有跳槽,很少有变化,压力太大,森严的规矩,老龄化……日本的年轻人,不容易!
生活成本低、贫富差距不大,这些西方社会普遍的特色,也造成了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了高度稳定甚至停滞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