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rch 18, 2011

“懒人”的革命

当慢吞吞的程序不断折磨着你的耐性,当为了找个文件用鼠标不断的点击
你是不是已经发现,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发展越来越快,自己的工作效率却越来越难提高。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这点,那么恭喜你,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来临之前,你已经提前窥见了依稀的曙光。
几十年来,我们始终把目光聚焦到计算机所谓的性能指标上——CPU、存储、带宽……
现在的个人计算 机的性能可以超过数十年前的巨型机,然而,那个时代的机器就已经可以让阿波罗号飞船成功登月,你的计算机理论上甚至能完美的再次模拟这个过程。那么,为什 么我们用它做日常办公用的时候,常常会被它折磨的大喊“不爽”or“郁闷”?到底影响我们日常应用计算机效率的瓶颈在什么地方?是我的操作不够快么?
好 吧,如果你足够幸运,身边有几个真正的IT牛人,你会知道,他们平时只用黑乎乎的字符界面【注1】,他们流畅的敲击着键盘,一串串劈里啪啦的指令不停的发 送到终端,他们从来不碰鼠标,甚至就没有鼠标。再如果你有幸跟他们交流,你惊奇的发现你干了一周的活,他们一天时间就轻松搞定了,于此同时他们还顺手创造 出了大量的脚本,以便下一次干类似的活的时候只用半天甚至短短几个小时。运指如飞——发挥你跟计算机最高的交流速度,这就是现在计算机时代的最高境界。
放 到结绳记事时代,这些人必定是捆绳子最快的人。他们做事情的效率很高,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,他们往往为周围的人所敬仰和器重。如果你是这样的人,千万不 要洋洋自得;如果你不是,你可能会想,如果自己也是这样的人该多好啊,然后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你会去努力,在“衣带渐宽”后,可能自己也会成为让人羡慕的 一员。然后你期待自己会成为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“人物”。
然而,很不幸,你的愿望可能不会实现。如果你没有仔细的去 读读历史,起码是科技进步史,那么记住我的这句话——“历史会留给试图改变的人们”。如果不是某个捆绳子很慢的人觉得捆绳子太麻烦,可能现在人类会进化出 4只手来;如果不是某个懒惰的小孩觉得计算太费事,我们现在压根都不会有计算机。
不要因为你的“懒惰”,因为你的不如人而郁闷了,你感觉到了“不足”,这是你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“牛人”的第一步,下一步就是“find it”,找出可以让自己继续“懒惰”下去的方法。
办公室里面的人们往往是很勤劳很勤劳的,我不止一次的见识到用“一指禅”神功耐心录入的人,我也不止一次碰见为了找个运行程序一层层点开七八层菜单的人,我更是不止一次的看到那么多新鲜年轻的面孔,他们抱着一堆堆“技巧”、“专家”字样的垃圾书津津有味的品读着。
以这样的方式,再高效的操作,实际的工作效率只能是个零头。
好吧,让我们尝试着改变一点,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数量级吧。
即 使你是windows的用户,仍然有一堆的小玩意可以让你的效率成倍的提高(包括launchy、hoekey、Gvim……),简单的try一下,你就 能体会到你以前过的是多么不能让人容忍的生活,简单的把它们分享给周围的人,你就能真正体会到一个高效的环境是多么的让人愉悦。
这个改变够大了么?它已经足够让你成为工作一族中的效率佼佼者,但是,它还不足以让你成为一场大革命的缔造者。
如 果你足够“懒惰”,想必会有这样的疑问,为什么不干脆抛弃慢腾腾的键盘和鼠标呢?为什么不直接用嘴巴告诉计算机:“帮我查查天安门到望京大厦的路线”,甚 至是“写一篇关于火星人古文明的论文”,再夸张一点,就像matrix里面的,直接用思维跟计算机进行交流(现在有做bci的,希望能早点实用起来)。那 样的交流效率已经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了。人的生命也会被延伸。。。
这个预言并不过早,我们已经处在了这场革命的开头,“懒人们”,为了捍卫“懒惰”,去开创崭新的时代吧!

【注1】如果因为这点,你得以的去show你windows(or vista)的桌面效果,你会后悔的,起了x开启效果后的ubuntu(其他的linux自然也可以装),已经可以跟mac媲美,更何况公认土土的windows
【注2】本文完成于2008年。

Internet: Clean Slate vs Evolution

互联网的clean slate (清白历史?) 和 evolution (演进)之争由来已久。
当今的互联网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后世会发展到如此大规模,有如此多的应用,占据人类社会如此重要的地位。即使是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,都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事物来与之相提并论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增加,互联网逐渐浮现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,包括管理、分发、计费、扩展等等。
于是学术界提出了clean slate的想法,基本出发点是放弃原有的设计,去掉一切限制,重新设计架构。这些年也着实作出了不少的成果。另一方面的观点认为,我们应该采取逐步演化的方式,在原有架构上缝缝补补,慢慢改进。可以看出前者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,属于学院派风格。后者则更为实用,属于工业界的观点。
其实,这两派观点的出现并非偶然。对于学术界来说,标准的思路是研究人员制定好标准,工程师来将它实现。而互联网从一开始就缺乏一个统一主导的管理者角色,是通过各种技术的竞争演变而来。因此,技术的实用性、代价和反应速度等都很关键。工业界并不在乎某个设计是否ugly,至少它能很快的工作起来,那么就有很大的几率被部署和推广。对于Clean Slate来说,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进行迁移。牵扯利益太多,几乎是不可能的,所以只能是作为学术界研讨的课题。
因此,从根本上说,现代互联网,是无统一管理(NGO)的产物,正因为它的发展太过迅速,来不及让人来思考或等待,还没有想好谁来管,它就已经开始运行了。但正如我此前的观点,产业的成熟必然催化垄断。在互联网产业,也已经隐隐有此兆头。学术界,甚至在工业界,技术、标准、监管都已经开始统一化、垄断化。未来的互联网很可能具有极强的管理性,到那时,Clean Slate或许将成为可行。

Friday, March 11, 2011

互联网的社会史

今天跟朋友聊天,无意中说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史,感觉跟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颇多共同之处。
马克思所说的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”,看起来很简单,却一语道破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。对于自然科学来说,能够看穿复杂的事物表面,准确把握内在规律,这绝对是大师级人物才能做到;而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科学做到这一点,古往今来,不过寥寥数人。马克思能被评为“千年思想家”这不是巧合,绝对是名副其实的。
借用这一观点,互联网产业的发展,根本上是由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——也即IT技术水平来决定的。
在最初的阶段(实验到DARPA时代,60年代及以前),网络规模小、链路带宽低、用途目的简单,正像是原始社会的部落制度。各个小网之间甚至网络内部联系都十分松散,应用是傻大粗的奔放模式,更多的是作为试验品,缺乏高级的应用。
第二个阶段(70年代~80年代)是TCP/IP的发展和成熟以及一些应用开始出现,包括telnet、UseNet、email等等。这些应用就好比是种植业的出现,使得互联网的实用性和效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。同时,互联网仍然是集中在少数国家,集中性相当明显。类似于奴隶制下的集中低效生产模式。
第三个阶段(80~2000年代)则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,美洲、欧洲、亚洲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接入网络,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,DNS出现,NSFnet建成,并由实验网转入商业运营。www协议的出现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网络的普及。相关机构成立,互联网的管理由几大组织(IETF等)和几大运营商来负责。类似于封建制下严格的等级管理模式。
第四个阶段(2000年至今),互联网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并趋向稳定,创新的大浪潮已经过去,难以出现革命性的变化,新出现的应用多是改进和扩展。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发展让资源进一步集中,利益划分更为明确。物理链路牢牢掌握在各个政权手中,而垄断的运营商们之间相互竞争和合作,各国对网络上运行的数据信息监控力度加大,现有模式下有大的变化已经毫无可能,正是当今世界凑综复杂制衡格局的极好展现。
总体来说,互联网的出现,极大打破了传统行业中的层级和垄断模式,让无数“平民”等级可以凭借智慧和努力在产业链上分得一勺羹。但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网络应用的成熟,互联网的重要性对各个国家都不言而喻,相关的监控或管理力度必然会进一步加大。在互联网产业越来越成熟的今天,想要挤占一方市场将会越来越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