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rch 11, 2011

互联网的社会史

今天跟朋友聊天,无意中说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史,感觉跟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颇多共同之处。
马克思所说的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”,看起来很简单,却一语道破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。对于自然科学来说,能够看穿复杂的事物表面,准确把握内在规律,这绝对是大师级人物才能做到;而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科学做到这一点,古往今来,不过寥寥数人。马克思能被评为“千年思想家”这不是巧合,绝对是名副其实的。
借用这一观点,互联网产业的发展,根本上是由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——也即IT技术水平来决定的。
在最初的阶段(实验到DARPA时代,60年代及以前),网络规模小、链路带宽低、用途目的简单,正像是原始社会的部落制度。各个小网之间甚至网络内部联系都十分松散,应用是傻大粗的奔放模式,更多的是作为试验品,缺乏高级的应用。
第二个阶段(70年代~80年代)是TCP/IP的发展和成熟以及一些应用开始出现,包括telnet、UseNet、email等等。这些应用就好比是种植业的出现,使得互联网的实用性和效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。同时,互联网仍然是集中在少数国家,集中性相当明显。类似于奴隶制下的集中低效生产模式。
第三个阶段(80~2000年代)则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,美洲、欧洲、亚洲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接入网络,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,DNS出现,NSFnet建成,并由实验网转入商业运营。www协议的出现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网络的普及。相关机构成立,互联网的管理由几大组织(IETF等)和几大运营商来负责。类似于封建制下严格的等级管理模式。
第四个阶段(2000年至今),互联网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并趋向稳定,创新的大浪潮已经过去,难以出现革命性的变化,新出现的应用多是改进和扩展。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发展让资源进一步集中,利益划分更为明确。物理链路牢牢掌握在各个政权手中,而垄断的运营商们之间相互竞争和合作,各国对网络上运行的数据信息监控力度加大,现有模式下有大的变化已经毫无可能,正是当今世界凑综复杂制衡格局的极好展现。
总体来说,互联网的出现,极大打破了传统行业中的层级和垄断模式,让无数“平民”等级可以凭借智慧和努力在产业链上分得一勺羹。但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网络应用的成熟,互联网的重要性对各个国家都不言而喻,相关的监控或管理力度必然会进一步加大。在互联网产业越来越成熟的今天,想要挤占一方市场将会越来越困难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