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08, 2011

VXLAN

近期,业界大鳄Cisco联合VMWare、Broadcom等提交了名为VXLAN的RFC draft。链接在此。该标准是Cisco阵营暧昧许久以来,第一次对面向新一代数据中心特殊环境的网络架构核心解决方案。
一时间,引发了业界和学术界对这一敏感话题的关注。
那么,首先VXLAN是要解决什么问题?
简单的说,就是L2 over L3,或者说,在传统的IP层上虚拟出一个lan环境。
这一技术的典型应用就是新一代的数据中心。我在《拨云探月——云计算话题浅析》一文中曾提到过。物理的L2连接,具有简单、敏捷等优势,但难以适用到大规模网络。而在数据中心的环境中,恰恰需要有一套简单而大规模的网络连接。于是,在L3之上虚拟L2就成为了很自然的策略。使用L3来解决规模带来的代价,实现跨多个物理子网,利用虚拟的L2提供简单方便的网络部署和业务实现。
要实现这一策略,有不同的手段。在包头上做文章,实现管道是Cisco等老牌设备商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手段之一。VXLAN的实现,也是这一技术的体现。通过添加一个8个字节的VXLAN包头,网包携带了8位的标识和24位的vlan id信息。因此,理论上将支持达到16M的不同虚拟子网。
Cisco宣称将在2011年9月份试图在其数据中心的大杀器——nexus 1000中尝试支持(beta)。这样做的优势是显然的,即
Cisco的老用户们只需要继续花钱购买Cisco的新产品,即可解决问题。另一方面,且不谈使用不断的添加包头的手段来解决一个个新的问题,思路是否正确,问题自然也是显著的。
1 新用户必须要让自己绑定到Cisco的漏水严重的大船上,而且很可能不能兼容其他家的产品。
2 使用额外的包头携带信息,会造成额外的传输代价
3 16M的限制,目前虽然够用,但是不scalable,未来的事情谁也不好说。
4 贵。
实际上,真正用户的需求还应该有下面几个方面。
1 开放。不仅要某家能做,其他家也可以做,而且还可以支持多家一起混合。
2 可扩展。
3 便宜。
从我的角度,要实现满足上述需求的L3 over L2解决方案,并非是个太难的问题。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成果。甚至有些成果也已经开始逐渐变成产品,包括风头甚盛的infinetics和一些更开放更具有性价比的方案。
当然,根本上还是屁股决定脑袋,站在传统龙头设备制造商的角度,自然恨不得所有问题都自家一个设备解决了,哪怕解决的ugly点,解决的昂贵点,因为都是客户在买单。
但在IT领域,任何一家企业,到了技术不占主导的时候,也往往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。